新聞資訊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新聞

相關進口工程機械設備相關管理規定

12/06. 2019 瀏覽:1846 次
分享到:

隨著我國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口工程機械設備不斷增加。這些進口工程機械一般是企業生產設備的精華,是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但有些施工企業的進口工程機械設備運行不理想,設備綜合完好率低的問題仍很嚴重。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維護技術力量跟不上,有的是缺少技術資料、配件等,但歸根到底是由於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1 進口設備前期管理

進口設備的前期管理包括調研、選型、招標、合同協議簽定、安裝、調試與人員的培訓等工作,在做好進口設備前期管理主要工作的同時,其中一些基礎工作也不應忽視。

(1)設備的選型

同一種設備在市場上有很多國外設備製造商可供選擇。所以首先應了解設備製造商在國內所占的市場份額,是否在國內投資設廠,售後服務情況,以及在其它企業的使用情況。然後根據本企業對設備的技術要求,以及設備類型及報價,綜合考慮性能、價格、質量、服務來選擇製造商及設備型號。

(2)力求技術資料完整

應重視對技術資料的收集管理,特別是維修資料(零件手冊、維修手冊、保養手冊、設備結構圖、電氣控製原理圖、氣壓液壓原理圖、部件裝配圖、易損件清單等)的管理,技術資料是設備正確使用、合理維護、優質檢修、精細管理的重要指南,設備使用、維修、管理部門都應配齊相關資料。另外,隨機技術資料如果是英文版,資料的翻譯應力求準確完整,否則,會對工作造成許多不便。原始資料對於進口設備的管理、維護及人員的培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台進口設備的隨機資料都要移交到設備資料管理處,認真篩選後歸檔,然後分門別類裝訂成冊。這對今後設備維護保養、備件選購等都很重要。

(3) 建立、健全設備技術檔案

對每台進口設備建立設備台帳、卡片與備配件清單,把設備的使用和故障情況記錄,建立規範的檔案製度,為以後的管理與維護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時能對分析設備運行情況、研究改進進口設備管理與維修對策提供方便。

 

2 現場管理是進口設備管理的重點

保證進口設備安全、穩定、有效運行,必須做好設備的現場管理。現場管理主要是指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潤滑管理等。進口設備使用期限的長短、生產效率和工作精度的高低,雖然取決於設備本身的結構和性能的好壞,但也取決於其使用和維護情況。所以必須實行特護管理,減少設備的人為劣化,減少因缺乏保養而造成的停機。加強進口設備潤滑管理,貫徹潤滑“五定”和“三過濾”的管理,並定期檢查、監測設備的潤滑狀態。

(1)重視操作員工的技能培訓

新操作員(或新調換工種的工人)須經技術培訓,懂得所操作設備的技術性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保養規程,掌握操作技術,經考試合格方可獨立操作。培訓可采取“請進來”的辦法,也就是請外方技術人員到現場對操作員工及相關設備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力求做到“四懂三會”(懂原理、懂構造、懂性能、懂用途,會操作、會保養、會排除故障),準確及時地填寫運行記錄,及時發現和反映設備故障狀況。

(2) 加強設備現場監控力度

進口設備操作室內都設置有主要工作係統故障報警指示,一旦出現設備某係統報警,操作人員應立即向領導匯報,請示停機檢查。但在實際工作中,單靠設備操作室內的報警係統來監控設備的技術狀況是很不夠的,像底盤件、傳動係統、高壓油管以及其他設備構件等還需人力監控和檢測,以確定其性能劣化程度,同時模擬報警係統也常出現故障,容易引發誤報或不報。

(3) 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

根據《設備保養手冊》,對各台生產設備都建立有潤滑檔案,從用油品牌、用油量、換油周期、定期油質分析結果到各保養等級的具體保養項目(如清洗、檢查、維護、更換、潤滑等)、保養方法等都有明確的說明,設備管理部門每月準時對相關單位下達《月度設備保養、檢修計劃》,並根據各設備實際運行小時數及時向維修車間下達設備保養維修任務單,並對各等級保養工作進行嚴格驗收,不合標準不準投用。

( 4 ) 領導重視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關鍵

各級領導要對進口設備的正確使用、維護保養負領導責任,健全組織體係。建立健全各項進口設備管理製度,對現場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堅持進口設備巡檢、交接責任製。專業技術人員要“四到現場”,即設備管理到現場、設備檢查到現場、設備工作協調到現場、設備問題處理到現場。

 

3 創新設備維修模式

( 1)應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

利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可以通過對設備的運行數據采集和在線(離線)檢測,及時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態並進行故障診斷,以作出科學決策,實現狀態維修。

對不同的工程設備,應合理確定其狀態受控點,並對設備進行定期性能項目的檢測(如日立EX200挖掘機:發動機速度檢測、操作手柄受力檢測、操作手柄行程檢測、履帶張緊檢測、回轉漂移量檢測、閥壓力檢測、油缸內泄檢測等),通過對監測情況和檢測數據的分析研究,及時掌握設備技術狀況,找出設備故障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變“被動維修”為“主動維修”。

(2) 積極推行總成件互換

提高設備的效能是設備管理的最終目的。由於進口設備一般都是關鍵型設備,一旦進口設備發生故障,短時間內不能修好,將嚴重影響生產任務的完成。為了保證設備維修質量,縮短維修時間,應推行總成件互換的修理方式,對換下的總成件進行修複以備用。

工程設備在大修前一般需進行技術鑒定,對機械的各部位進行未解體前的壓力、流量、溫度和扭矩等性能檢測,以確定是否大修。

(3) 建立新的進口設備維修製度

建立機(包括潤滑)、電、儀、操作人員四位一體的新的維修體係。在這種新體係下,機、電、儀、操作人員成立班組,隸屬於生產部門領導,這樣,由於各工種同屬一個部門形成統一的利益共同體,就迫使各工種對進口設備進行鑽研,吃透各技術細節,迅速提高技能水平,同時能密切配合,在進口設備出現問題時能快速判斷並迅速解決,把故障停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時著眼於“強保養,零等候”,以“強保養”為前提,製定和實施以生產者為執行主體的各項管理製度;以“零等候”為基礎,保證進口設備的故障及時處理。

建立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體係,搜集豐富的數據資料,組織設備維修需求的RCM分析與改進分析決策,通過優化設備的使用、維修、改進、更新各個環節,以最低的費用實現進口設備的維修與改造。

 

4 強化進口設備備品配件管理與國產化工作

備品配件的供應是保證進口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但這些備品配件往往國內不易購到,很多還須進口,而進口備品配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價格昂貴、供貨周期長等,這也是很多進口設備長期停機的原因。配件的管理與國產化,對於降低成本、保證進口設備正常生產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對進口設備需要的備品配件應本著立足國內、自力更生的原則,積極做好有關隨機備件、易損件的研製工作,同時對隨機配件材質、結構以及設計思路等進行分析,積極推進備件國產化。

(1) 建立健全管理製度

建立嚴格的設備操作保養、維修製度,並根據設備原值下撥維修保養資金和備件購置費。當任務重、工期緊時,工地普遍存在重用輕修的現象,設備常常超負荷運行,機械故障相應增多。設備主管部門應定期檢查操作、保養、維修和備件庫存情況。

建立健全設備備件檔案。各基層設備管理人員,將所有進口設備的資料統一建檔並作好備份工作,通過檔案可了解設備原始資料、供應商信息、使用維修情況等。防止進口設備使用幾年後,因為設備管理人員的變動及操作人員的更換使設備需要維修和購買備件時找不到依據資料。

(2) 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管理人員除了熟悉備件手冊外,還應弄清每台設備的出廠機架係列號和發動機型號與發動機出廠係列號等。在訂購備件時向供應商提供:產品型號、係列號、發動機型號及係列號、所要定購的零件號,這樣才能保證備件供應的準確性。同一種型號設備,由於出廠時期不同,其產品上所配用的零部件也會不同,因國外的產品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管理人員必須提供準確的資料,以防出錯。

管理人員還需注意備件通用性、互換性。國外產品非常注重標準化、係列化。如各種軸承、皮帶、密封圈、電子控製元件等都可通用和互換,但必須弄清其通用和互相換的相應件號。設備管理人員要掌握通用和互換的零備件,如發動機、電機、輪胎、變速器等,平時應多積累這些知識,一旦遇到急需的備件,可以快速調配,以減少停機損失。

做好常用易損件的統計工作。各基層單位常用備件要做到計劃準確,儲備合理,管理先進,為生產施工提供有利保障。如各種濾清器,按使用小時更換,隨時供給,對於重要設備,在工作達到4000h以上時,應備足全套大修理件,這樣就能解決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雖然這樣占用了一定資金,但是如果備件供應不上,造成的停機損失往往更大。

(3 ) 引入科學的管理方法

為防止因備件供應問題給企業造成損失,加強零備件供應的預測性研究,總結備件磨損規律,優化庫存結構非常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要預測備件的消耗量和單價,用得最多的預測方法是回歸分析法,包括一元線性回歸、一元非線性回歸、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作為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及備件管理人員應經常互通情況,不但要認真研究各種設備的構造和原理,還要根據曆年備件的消耗情況及機械磨損規律,準確預測備件的庫存量。備件的庫存既要滿足實際需要又要避免盲目訂貨造成積壓和浪費。

5 結語

隨著進口設備占現有企業設備比例的不斷提高,也給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隻有不斷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轉變觀念,不斷提高管、用、修的技術水平,才能將設備的效能發揮出來,提高經濟效益,更好更快的完成生產任務。

分享到:
返回列表>

電話

官方微信

QQ客服